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93444篇
  免费   3224篇
  国内免费   4179篇
林业   22806篇
农学   15285篇
基础科学   24152篇
  5728篇
综合类   123631篇
农作物   8694篇
水产渔业   16775篇
畜牧兽医   51209篇
园艺   28432篇
植物保护   4135篇
  2024年   531篇
  2023年   2522篇
  2022年   3073篇
  2021年   4263篇
  2020年   5255篇
  2019年   6350篇
  2018年   2146篇
  2017年   6111篇
  2016年   6746篇
  2015年   7891篇
  2014年   18091篇
  2013年   16757篇
  2012年   19519篇
  2011年   21392篇
  2010年   20317篇
  2009年   21608篇
  2008年   21253篇
  2007年   18036篇
  2006年   17253篇
  2005年   15532篇
  2004年   11234篇
  2003年   12473篇
  2002年   10595篇
  2001年   7444篇
  2000年   5639篇
  1999年   3338篇
  1998年   2742篇
  1997年   1625篇
  1996年   1443篇
  1995年   1245篇
  1994年   1116篇
  1993年   1004篇
  1992年   948篇
  1991年   987篇
  1990年   1256篇
  1989年   918篇
  1988年   392篇
  1987年   308篇
  1986年   240篇
  1985年   192篇
  1984年   161篇
  1983年   161篇
  1982年   119篇
  1981年   96篇
  1980年   76篇
  1979年   44篇
  1977年   33篇
  1973年   35篇
  1965年   65篇
  1957年   84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65 毫秒
81.
近些年,红花在国内经济市场的消费量有着很大的提升,在国际市场上也有一定的影响力和消费群体。但在实际的红花种植过程中,在对红花进行栽培时由于受到技术方面的影响,导致红花的生育和产量并不高,对于栽培技术方面的问题也没有得到有效的解决,从而致使红花在品质和销量方面受到较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82.
张燕  霍尧 《现代园艺》2021,(5):76-77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绿化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反季节种植技术是绿化工程中的重要部分,但目前面临着很多难点,如何增加绿化工程的经济效益和树苗的成活率,是反季节技术所要解决的难题。主要介绍反季节种植技术在园林绿化工程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83.
王霞 《中国果菜》2021,(4):15-18
大樱桃营养丰富,色泽鲜艳,口感香甜,具有补中益气、祛风湿等功效,非常受市场欢迎。但由于大樱桃采摘后易软化腐败,不易保存,因此需要加强大樱桃保鲜研究。本文介绍了大樱桃采前因素对贮藏品质的影响及控制措施,并总结了大樱桃低温保鲜、气调保鲜、涂膜保鲜、减压保鲜、辐照保鲜及保鲜剂处理等保鲜技术的研究进展,以期促进大樱桃保鲜技术的发展,减少腐损率,提高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84.
自然环境与人类密不可分,前者是后者赖以生存与发展的必要条件,然而近年来环境污染遭到了严重破坏,迫切需要对环境进行保护。为了实现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打造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美好城市,发展林业尤为重要,不仅得到了人们的重视和关注,对其要求也在日益增高。而作为林业中的重要保障和基础工作,绿化苗木培育是不可或缺的环节,主要研究林木育种方法在绿化苗木培育的应用,并详细介绍目前我国林木育种的现状与不足之处。  相似文献   
85.
中国化工子公司先正达将在未来五年内花费20亿美元,以实现其可持续发展目标。目标包括每年至少向市场提供两项技术突破,并减少农业对气候变化的贡献。该公司表示,这20亿美元将直接用于一些产生明显不同的效益或者突破性技术的项目,这些计划将会对农业的可持续性产生重大影响,例如土地利用,土壤健康和有害生物综合治理。  相似文献   
86.
Detecting change features of climate variables in arid/semi-arid areas is essential for understanding related climate change patterns and the driving and evolution mechanism between climate and arid/semi-arid ecosystems.This paper takes Inner Mongolia of China,a unique arid/semi-arid ecosystem,as the study area.We first detected trend features of climate variables using the linear trend analysis method and then detected their trend-shift features using the breaks for additive seasonal and trend method based on the time-series of monthly precipitation and monthly mean temperature datasets from 1962 to 2016.We analyzed the different change features of precipitation and temperature on a regional scale and in different ecological zones to discover the spatial heterogeneity of change features.The results showed that Inner Mongolia has become warmer-wetter during the past 54 years.The regional annual mean temperature increased 0.4°C per decade with a change rate of 56.2%.The regional annual precipitation increased 0.07 mm per decade with a slightly change rate of about 1.7%,but the trend was not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The warmer trend was contributed by the same positive trend in each season,while the wetter trend was contributed by the negative trend of the summer precipitation and the positive trend of the other three seasons.The regional monthly precipitation series had a trend-shift pattern with a structural breakpoint in the year 1999,while the regional monthly mean temperature series showed an increasing trend without a periodical trend-shift.After the year 2000,the warmer-wetter trend of the climate in Inner Mongolia was accelerated.The late 20th century was a key period,because the acceleration of the wetter trend in some local zones(I and II)and the alleviation of the warmer trend in some local zones(Ⅶ,Ⅷand IX)occurred simultaneously.Moreover,the change features had a strong spatial heterogeneity,the southeastern and southwestern of Inner Mongolia went through a warmer-drier trend compared with the other areas.The spatio-temporal heterogeneity of the climate change features is a necessary background for various types of research,such as regional climate change,the evolution of arid/semi-arid ecosystems,and the interaction mechanisms between climate and arid/semi-arid ecosystems based on earth-system models in Inner Mongolia.  相似文献   
87.
以明虾虾仁为研究对象,利用数值模拟结合实验验证的方法,研究两种送风方式(单侧送风和双侧送风)和两种载物方式(板带载物和网带载物)对虾仁冻结过程的影响,找到使虾仁冻结时间最短的送风和载物方式。研究发现:对于虾仁冻结来说,采用双侧送风+网带载物可以使虾仁表面流场流速更大,有利于提高换热效率,减少虾仁冻结时间,相对于其他送风方式和载物方式来说可缩短虾仁冻结时间的14%~25%;双侧送风有助于低速侧形成提高虾仁下表面流速的涡流,而网带载物可以避免在虾仁下侧面与网带交界处以及虾仁头部形成射流"真空区",上述均有助于提高虾仁表面风速,缩短虾仁冻结时长;但是冻结速度越快,虾仁冻结均匀性则越差。在本次实验中,虾仁内外最大温差出现在实验组D(双侧送风+网带载物),最大温差可达13.02℃。  相似文献   
88.
设施蔬菜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现今社会不断发展的过程中,人们的生活质量得到了大大提升,当前人们对于食物安全问题比较重视,在看重蔬菜品质的同时还会确认其是否存在对人体有害的物质。为此,我国相关部门提出绿色防控技术。近年来,我国大力推广设施蔬菜绿色防控技术,并且取得了较好的效果。本文简要介绍设施蔬菜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89.
基于全溶体系的毛竹竹材木质素分离方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  以毛竹Phyllostachys edulis竹材为原料,经球磨分别通过LiCl/DMSO溶剂体系的溶解、再生处理、纤维素酶水解,得到的酶解残渣进行溶剂抽提、纯化,分离出竹材中的再生酶解木质素(RCEL)。  方法  木质素化学成分按照标准方法测定,木质素结构单元的变化通过红外、碱性硝基苯氧化、核磁共振波普分析,采用X射线衍射比较再生前后的纤维素结晶区变化。用凝胶渗透色谱测定木质素的分子量及其分布。  结果  经由化学成分结果得知:RCEL的得率和纯度都较高。经红外、元素分析、硝基苯氧化、凝胶渗透色谱、核磁共振等手段表征表明:分离得到的竹材RCEL为GSH型木质素,缩合程度略高于纤维素酶解木质素(CEL),其中,紫丁香基结构单元含量较高,达50%,分离过程中结构单元比例没有变化。从分子量及其分布来看,竹材RCEL数均分子量和重均分子量都较高,分离过程中木质素降解较少。经X射线衍射分析,经LiCl/DMSO体系溶胀处理后纤维素的结晶度有所下降。RCEL木质素热失重温度为200~600℃,600℃后失重趋于稳定,木质素缩合程度不同会导致不同的热解特性。  结论  基于LiCl/DMSO溶剂体系的分离方法,对木质素大分子结构有较好的保护作用,对碳水化合物有很好的降解作用,可以改变纤维素结晶区的结构,降低结晶度,从而能促进纤维素的降解,提高酶解效率,有利于高效分离CEL。与传统分离方法得到的球磨木质素(MWL)、CEL相比,经过LiCl/DMSO溶剂体系处理后得到的竹材RCEL,能较好地代表竹材的木质素。  相似文献   
9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